春節過后,隨著氣溫逐步回升,年后的第一波“漲價潮”也已經悄然襲來。根據小編近日從市場渠道獲悉,全球金屬材料價格開始排隊漲價中,而原材料新一輪漲價風潮的來臨無疑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吊頂行業的發展。
在經歷過2016年的鋁價暴漲之后,新一輪漲價潮又會給吊頂生產廠商們帶來哪些影響呢?這一次,吊頂產品依然還能挺住壓力不漲價嗎?
【現象】
年后開啟連環漲價潮,七大原材料價格“漲漲不息”
2016年由于成本提升等因素,鋁價一路飆升,最大增幅超過40%,整個鋁市一片沸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17年在成本拉升、去產能的雙重作用下,鋁價后市仍有上升空間。實際上,從近期鋁價走勢似乎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上周(2月6日至12日)鋁價上漲2.3%,其中滬鋁大幅上揚,2月14日收盤價創下近2年半的高點。
滬鋁大幅上揚
除了鋁價之外,上周鎳、鉛、鋅價格也分別上漲4.3%、2.3%和1.7%。此外,由于受到菲律賓和智利等國的礦場關停及罷工事件影響,電鍍產品也開始漲價,電鍍單價上漲幅度在20%。鋼鐵年前漲幅不大,年后也開始噌噌往上漲;PVC、ABS、PPS的價格也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
鋁是吊頂生產中最為關鍵的原材料,主要用于板材的加工,另外包括龍骨、吊桿在內的輔料加工則離不開鋼材、銅、不銹鋼等原材料,其次吊頂用于箱體制造的塑料原材料。
綜合來看,吊頂產品所用的七大原材料鋁、鋼鐵、銅、不銹鋼、塑料、鎳、鋅價格基本上是一天一個價,都在往上漲,實際上也是預示著吊頂產品價格上漲一觸即發。
【溯因】
物以稀為貴,2016下半年以來,原材料“接力”開漲
2016年的煤炭去產能,讓動力煤價格從年初每噸兩多元漲到年末的五六百元,氧化鋁價格也從年初的每噸1500元左右,漲到如今每噸超過3000元。此外,鐵路貨運價格在2016年的集中上揚,也為鋁產品運輸成本加了碼。
國家供給側改革、人民幣貶值、房地產限購、公路運輸成本增加等等,諸多因素的疊加使得鋁價一路走高。據小編了解,2015年全球原鋁市場供應短缺為65.90萬噸,2016年短缺達到了98.50萬噸。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原材料緊缺、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導致鋁價持續上漲也是情理之中了。
原材料緊缺、供不應求
而且,自鋁價開漲之后,各種原材料就開始進入了“接力”漲價模式。鋁材漲價30%,鋼鐵漲價30%,不銹鋼漲價40%,PVC漲價60%,紙箱漲30%,一波又一波的漲價潮,可以說讓不少吊頂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影響】
牽一發而動全身
電鍍提價或成“導火索”
此次電鍍單價上漲,一方面是受到礦場關停及罷工事件影響,另一方面是來自環保部門對電鍍企業污染治理的環保壓力。俗話說“牽一發而動全身”,制造業上下游之間環環相扣,往往會形成連鎖反應。
在吊頂產品生產過程中,鍍鋅、鍍鎳銅等電鍍產品是PTC發熱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金屬箱體也往往需要電鍍來達到防腐蝕、美觀的目的。如果電鍍價格持續走高,那么自然會增加吊頂生產成本。
原材料上漲引發連鎖反應
更為重要的是,在吊頂產品價格構成里面,原材料成本占比高達70%以上,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利潤和毛利率。
【預測】
不漲是人情,漲也是道理。原材料上漲,吊頂能否挺住壓力?
2017年1月開始,廚衛電器、家電集體漲價,空調價格每臺上漲50-200元不等;電視上漲100元~300元不等;吸油煙機、燃氣灶具、電熱水器等廚衛電器漲價幅度15%-35%左右。
廚衛電器、家電集體漲價
事實上,早從去年底開始就有不少企業發出了漲價的通知,的確面臨原材料、輔料、運費、用工成本等各方壓力,生產企業不漲是人情,漲也是道理。盡管如此,在市場一片“漲聲”當中,大部分吊頂企業卻沒有做出明確的漲價舉措,目前消費者也依然能夠買到未提價的產品。
但是當成本壓力上升到企業自身內部無法再消化的時候,還有可能維持原價嗎?只能說,不是不漲,而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想買吊頂,趁現在還沒漲價時,趕快出手。
吊頂產品訂(ding)購(gou)熱(re)線(xian):180 2418 0822